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那就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忠诚奉献,保我平安。在昌平区卫生健康系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今天让我们走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昌平区医院副院长李向欣。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昌平区卫生健康委迅速抽调区内各医疗机构的学术精英成立了昌平区新冠肺炎会诊专家组。作为一位有着30多年呼吸学科临床经验的一线专家,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向欣,因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技术精湛而担任组长,临危受命,挂帅出征。
冲锋陷阵 舍我其谁
李向欣和他的团队承担着全区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与技术指导,每天进行日会商,落实患者评估、学科综合救治,进行远程视频会诊,优化诊疗方案,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
每天李向欣都会带领专家组,为发热患者组织会诊、做出鉴别诊断、提供诊治意见。为防止轻症向重症或危重症转化,每天都要逐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确分析、鉴别和辩证,掌控病情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和制定治疗方案,做到了一人一策、因人施治。
面对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他坚定地说:“疫情面前,生命健康重如泰山,必须严防死守,舍我其谁。”
指挥得力 成功救治
3月2日晚10时,昌平区医院隔离病房紧急汇报,当天下午收治的新冠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胸闷喘憋,不能平卧,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病情危重。随即启动区级专家紧急会诊。李向欣会同区级专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实时掌握,提供技术支持。在他的指导下,重症组和最初抢救的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完成气管插管,根据病情调整有创呼吸机各种参数,同时采取下呼吸道核酸检测。半小时后,在大家的共同救治下,病人血氧饱和度上升,病情平稳。从启动会诊到抢救成功,历时6小时。
各位会诊专家又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不眠之夜。3月7日,患者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成功脱险。
临危不惧 精准施治
3月10日凌晨,昌平区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85岁女性患者,考虑可疑新冠肺炎,患者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李向欣沉着应对,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认为不符合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标准,指示继续心电监测、吸氧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为患者行核酸检测及新冠肺炎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当日上午经区级专家会诊,建议进行右侧胸腔穿刺,抽胸水,以缓解喘憋症状,改善缺氧状态。
面对可能存在的传染风险,李向欣临危不惧,为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出黄绿色液体。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缺氧状态好转。后经新冠肺炎核酸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转入呼吸科继续治疗。李向欣用自身学识和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涵,传递出榜样的力量。
舍小家为大家 无怨无悔
在隔离病房,一件件设备、一张张病床、一位位患者,每天他都要反复检查、问询,确保收治流程、救治方法、院感防控万无一失。“一定要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这是李向欣妻子在元宵节给他的微信留言。每天早出晚归,李向欣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很少,一整个春节都没能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电话都是在沟通工作,每次家人打来总是“忙线中”,只能靠微信留言交流。面对家人的担忧,李向欣总是微笑着说:“我是医生啊,我会做好防护的,放心吧!”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医者无惧,医者仁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有冲天的豪情;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有最英勇的战斗。李向欣说:“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防控疫情、践行初心、不辱使命,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再苦再累也心甘!”
所属类别:医院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