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提质年】内科重症监护病区(MICU) 成功救治超高龄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日期:2025年03月24日
在许多人眼中,医院里的重症医学科是病情危重、费用高昂的代名词,甚至被视为有去无回的“鬼门关”,然而知名的业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在疫情期间曾明确提出“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特殊的战场,我们是敢于和死神抢人的人”。
前不久,昌平区医院MICU(内科重症监护病区)收治了一位90多岁的患者,主诉“咳嗽喘憋3日,加重意识不清1日”来到我院急诊时,病人已进入昏迷状态,呼吸衰竭诊断明确,即刻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些列抢救,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抢救的第一关是原发病治疗,病人呼吸衰竭的原因考虑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胸部CT提示支气管肺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必须要精准覆盖。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可能是非典型致病微生物,需要尽早明确病原体病,选择恰当的抗生素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第二关是支持治疗,病人休克,急性肾损伤,液体复苏量和升压药用量合理匹配才能更好的保护器官功能,重症超声的应用能及时准确的指明方向。第三关是并发症治疗,超高龄老年人面临“隐匿性强、合并症多、耐药风险”三大临床挑战,病人脱呼吸机的过程往往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只有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才能跨越成功救治路上的最后一座大山。呼吸康复和功能锻炼是病人最终恢复健康的必经之路。
经过我院急诊科、MICU、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最终帮助这位超高龄老年人闯过了一次“鬼门关”。病人痰标本经鉴定为流感嗜血杆菌,完全被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覆盖,这也是病人最终治疗成功的关键。
多年来,昌平区医院MICU在医院领导的关怀和引领下加速成长,床旁气管镜、血液净化、重症超声等已经成为科内成熟的核心技术。2024年底又实现了体外膜肺(ECMO)救治危重患者零的突破。科室将持续秉承“厚德、业精、仁爱、和谐”院训精神,续写更多生命奇迹,为昌平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撑起希望的蓝天。